近來,美國化學會(ACS)官網新聞闆塊的首條新聞以“Skin responsible for greater exposure to carcinogens in barbecue smoke than lungs”為題報道了太阳集团app首页環境學院曾永平團隊對燒烤煙氣中多環芳烴(PAHs)的不同暴露途徑所作的研究,通過志願者的分組實驗及對志願者的尿液樣本分析,經精确的量化得出結論:飲食是PAHs暴露量最大的,而皮膚是第二高的暴露途徑,其次才是吸入。這表明,即使不吃燒烤食品,僅僅在邊上旁觀也有可能通過皮膚暴露吸入相當多的PAHs,且衣服不能完全起到保護作用。該新聞及相應的研究成果已被全球諸多網站轉載報道,引起較為廣泛的關注。尤其在世界杯期間,該研究成果被報道用于提醒廣大燒烤愛好者注意燒烤中PAHs經多種暴露途徑攝入。
此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390240和41329002)資助下,該研究 “Importance of Dermal Absorp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rived from Barbecue Fumes”的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環境科學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并被選為2018年8月一期封面文章。第一作者勞嘉泳本科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環境學院,本項研究是勞嘉泳碩士生期間在導師曾永平教授和鮑戀君研究員指導下完成的。這也是繼李婷玉之後,太阳集团app首页環境學院今年第2位碩士研究生在ES&T發表論文。 ES&T每年發表約1700篇左右論文,以封面論文形式每年隻有24篇。這也是自2006年以來,曾永平研究團隊的論文再次被該期刊選為封面文章。
燒烤産生的煙氣中不僅含有PM2.5、PM10、一氧化碳,還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包括具有緻癌性的PAHs。其中,PAHs是主要由于燃料、食物或食物油脂、食用油等不完全燃燒或者熱解産生。許多研究表明PAHs可以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甚至是肺癌。此外,燒烤食物中含有大量PAHs,且腸胃道吸收效率較高,使得膳食暴露是攝入PAHs的主要途徑。因此,前期研究較多關注膳食和呼吸暴露對人體暴露污染物量的貢獻,而皮膚暴露的相關研究十分缺乏。曾永平課題組在烏魯木齊的研究發現,即使燒烤過程中不吃燒烤食物,人們都會通過皮膚和呼吸攝入一部分的PAHs,并且表明皮膚暴露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暴露PAHs的途徑。
為了進一步探讨PAHs的皮膚暴露特征及其健康影響,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勞嘉泳在導師曾永平教授以及鮑戀君研究員的指導下,采用内外暴露結合的方式來綜合評價燒烤行為的健康影響及其PAHs的皮膚暴露。在廣州郊區組織了戶外燒烤活動(2.5 h),采集了距離木炭燒烤爐2 m和10 m處的氣相和顆粒相樣品。同時,征集了20名志願者并分為3組:第1組為膳食、皮膚和呼吸暴露組,第2組為皮膚和呼吸暴露組,第3組為皮膚暴露組。收集了志願者暴露前17 h的3次尿樣和暴露後35 h内的每一次尿樣并分析PAHs代謝物,以及燒烤暴露時的棉質衣服樣品、食物。詳細研究結果及讨論可浏覽以下論文。
論文:Jia-Yong Lao, Shan-Yi Xie, Chen-Chou Wu, Lian-Jun Bao, Shu Tao, and Eddy Y. Zeng. Importance of Dermal Absorp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rived from Barbecue Fum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DOI: 10.1021/acs.est.8b0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