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磷酸三酯 (Organophosphate triesters, tri-OPEs)作為目前一類常用的阻燃劑,已被大量應用在電子電器、紡織品、油漆、地闆蠟等産品中以達到更好的阻燃效果。在使用的過程中它會向四周環境釋放,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對人體健康也造成一定威脅。室内環境,作為一個封閉空間,被認為是人類暴露于tri-OPEs的重要微環境之一,而灰塵由于其特有的性質(包括顆粒物、生物毛發、磨損碎片、寄生蟲等在内的複雜不均勻混合體容器)和無時不刻存在于環境中的特點,被認為是研究室内環境污染的絕佳素材。
太阳集团app首页環境學院污染與健康重點實驗室陳達教授課題組譚弘李博士研究生、與合作者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于雲江教授等針對目前“室内tri-OPE類阻燃劑使用量不斷遞增、種類不斷更新疊代”的現狀,通過“高效、靈敏、準确”的分析手段開展了室内灰塵及擦手樣品中傳統和新型tri-OPEs的濃度水平、組成分布及來源分析研究;同時基于“tri-OPEs可能受環境因素(微生物、光降解等)降解成二酯類化合物(Organophosphate diesters, di-OPE)”的假設,對室内灰塵中OPEs的賦存形态做了分析、探讨,發現“di-OPE不僅僅是生物體中的代謝物,在暴露前它便已經存在于無機環境中”;最後針對“室内灰塵中新型tri-OPEs及di-OPEs人群暴露途徑、水平和健康風險的研究匮乏”的現狀,借助有效的暴露模型和參數,依據污染物在不同暴露介質中的負荷水平,對不同人群通過手-口途徑、灰塵直接攝入等暴露于OPEs進行了健康風險評估,發現幼兒的日暴露劑量明顯高于成人,通過手-口暴露途徑對幼兒帶來的健康風險明顯的高于直接攝入。
該研究(圖1)發現華南地區室内灰塵中一些新型的tri-OPEs如BPA-BDPP、IDDPP的濃度已經超過許多傳統tri-OPEs,反映出我國已考慮到氯代OPE的毒性,因而在工業産品中逐漸使用非氯代OPE替代氯代OPE;并首次證明tri-OPE與多種di-OPE共存于灰塵中,部分di-OPEs濃度與其對應的母體化合物tri-OPEs相當甚至更高,雙方之間賦存具有差異與聯系,意味着其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及人體危害将更加嚴重。因此OPEs的潛在健康風險不應被忽視,而室内環境的合理布置能有效降低人群尤其幼兒暴露OPEs的風險。
圖1 華南地區室内灰塵中OPE研究
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Environ. Sci. Technol.(2篇)雜志上,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号21777059)和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編号2016ZT06N258)資助。
Tan H, Chen D*, Peng C, Liu X, Wu Y, Li X, Du R, Wang B, Guo Y, Zeng EY. 2018. Novel and traditional organophosphate esters in house dust from south China: association with hand wipes and exposure estim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2: 11017-11026.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8b02933
Tan H, Yang L, Yu Y*, Guan Q, Liu X, Li L, Chen D*. 2019. Co-Existence of Organophosphate Di- and Tri-Esters in House Dust from South China and Midwestern United States: Implications of Human Exposur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3: 4784-4793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9b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