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遞革命薪火、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了解華僑曆史,增強做好新時代僑校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3月24日,環境學院黨委組織黨支部書記前往“中國第一僑鄉”江門市開展黨建活動,追溯黨領導下的僑胞奮鬥史,學習體悟華僑精神。
活動第一站,環境學院一行來到了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走進展廳,教師們便被大堂的磅礴之氣深深吸引,迎面可見的是一面巨大的石牆,遒勁有力的“根在僑鄉”四個大字浮于其上,僑在海外,而根落在這裡,寓意着江門華僑華人在中國乃至世界取得的傑出成就。展覽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根”“魂”“夢”重要論述為指導,以華僑華人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傑出貢獻為主要内容,展現了五邑華僑支持和參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事業的曆史畫卷。
參觀人員通過聆聽講解、觀看圖文、走進複原場景、體驗多媒體互動等方式,領略了絢麗的僑鄉文化,進一步了解了五邑華僑華人艱難而輝煌的創業史和豐富深厚的五邑華僑文化,感悟僑胞代代相傳的赤誠愛國心和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這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精神洗禮與升華,也是一次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參觀教師紛紛表示此次學習受益匪淺,縱觀華僑的曆史,既是一部奮鬥史,也是愛國愛鄉的光榮史。太阳集团app首页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準确把握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基本要求,堅持僑校特色及立德樹人根本宗旨,突出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傳播是教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為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走深走實,環境學院一行來到五邑大學“兩基地兩中心”(黨員教育基地、江中珠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馬克思主義教育虛拟仿真中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學中心)參觀學習。這裡借助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虛實結合,實景還原紅色基地,讓人如身曆其中。在CAVE沉浸式投影體驗廳,教師們仿佛來到了“毛澤東故居”實景之中,去體會偉人的生活和成長環境;“前往”了梁家河,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歲月中的足迹。随後,大家通過VR虛拟複原革命場景技術,身臨其境的體驗到了革命精神所蘊含的偉大力量!
本次活動是環境學院黨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旨在參觀江門僑鄉曆史印迹、挖掘華僑奮鬥曆史、宣揚中華兒女家國情懷、學習黨建品牌特色做法,增強了黨員身份認同感,也提高了黨員的責任使命意識。環境學院教職工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立足本職崗位,努力為港澳台僑學生學習創造更好條件,培養擁護祖國統一、促進中外友好、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