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阳集团app首页簡介
太阳集团app首页是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面向海外,将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學校目前是中央統戰部、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中央統戰部管理。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的太阳集团app首页,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訓,注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造就人才。學校積極貫徹“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7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各類人才50餘萬人,堪稱桃李滿天下。
二、太阳集团1088vip簡介
太阳集团app首页環境學科起源于1981年設立的環境生物學專業,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學科教育和研究的高校之一。2001年成立環境工程系,2013年成立質譜儀器與大氣環境研究所,2014年成立環境學院,2016年成立環境與氣候研究院。2023年9月,學校在建設一流學科的戰略目标指引下,整合環境學院、環境與氣候研究院、質譜儀器與大氣環境研究所,組建太阳集团1088vip,學科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目前,我校環境科學/生态學進入ESI全球前1.26‰,地球科學進入ESI全球前1%。“環境科學與工程”軟科世界一流學科國内排名第12位,廣東省内排名第2位。2022年,環境科學本科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2023年,“環境科學與工程”獲批廣州市教育局重點學科。2024年,學院入選第二批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試點國家級指導機構。
學院目前下設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環境健康系(籌)、環境與氣候研究院、質譜儀器與大氣環境研究所等5個教學與研究機構,形成了污染物環境行為與效應、污染控制與修複、環境暴露與健康風險、大氣環境與氣候變化、環境監測與質譜技術等5個特色學科方向。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人才隊伍呈現“年輕化、高層次、國際化、多元化”特征。現有教職工147人,其中專任教師86人,包括教授(研究員)31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6人、講師9人,4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比近80%;行政教輔人員32人,博士後、特聘研究員及科研助理29人。師資隊伍中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16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省部級及以上人才占專任教師31.4%。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79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廣東省珠江人才創新創業團隊2個、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團隊2個、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卓越青年團隊1個。
學院現已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全鍊條人才培養體系,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資源與環境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并于2023年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在校本科生239人、碩士生543人、博士生93人。
三、科研實力
學院立足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标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創新性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近五年,共獲批國家級項目138項,省部級項目143項,獲批科研總經費約2.8億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理論和技術創新成果,近五年,共發表SCI論文1100餘篇,國家授權發明專利71項,出版專著8部,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2項。
學院高度重視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近五年,共承接橫向項目180項,獲批經費超1億元。聚焦高端科學儀器領域“卡脖子”問題,打造高端質譜研發平台和領先的研發團隊,實現質譜儀整機國産化和産業化。圍繞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綠美廣東建設等重大戰略需求,積極組建科技團隊開展聯合攻關,為區域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撐,多項創新技術成功投入環境工程實際應用并持續改進推廣,取得良好的社會環境效益。
四、平台建設
學院現有1個共建國家級平台(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7個省級科研平台(廣東省環境污染與健康重點實驗室、粵港澳環境質量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廣東省南嶺森林大氣環境與碳中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廣東省大氣污染在線源解析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廣東省水處理工藝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空氣質量科學與管理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大氣有機污染與健康風險預警粵港聯合創新平台),1個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1個市級産學研合作示範基地(高端科學儀器産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學院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擁有國家級111引智基地“粵港澳大灣區空氣質量科學與管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與昆士蘭科技大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每年選派學生參加聯合培養項目。積極搭建生态環境領域高端學術交流平台,由學院發起創辦的“環境污染與健康”國際學術會議已連續舉辦7屆,“粵港澳生态環境高端論壇”已連續舉辦5屆。
環境與氣候學院始終秉承“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面向我國生态文明建設重大戰略需求,不斷開拓進取,緻力于建成集本科生創新教育、研究生培養、科學研究、産學研合作于一體的、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特色學院,為太阳集团app首页建設成特色鮮明、國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做出更大貢獻。
五、夏令營申請
(一)招生專業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氣象學等相關專業(不限于以上專業)的2025年全日制本科應屆畢業生參加。
(二)申請方式及提交材料
1. 申請方式
申請人網上填寫申報信息,報名系統于即日起開放,并于2024年7月2日後關閉。夏令營報名鍊接:https://www.wjx.cn/vm/epfYr6P.aspx#
請報名同學加QQ群:100786737
2.申請資料
《太阳集团app首页2024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申請表》1份(見文末)、個人簡曆、學生證(含封面及個人信息頁)、成績單1份、英語水平證明(四六級等)、能證明在科研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術論文等科技創新成果材料各1份等。
請将申請材料按上述順序掃描成形成一個PDF文件(文件名為:本科學校名稱+姓名),打包發送至 zaoyuezhang@jnu.edu.cn,郵件命名為:“申請人學校-申請人姓名-2024學術夏令營”,郵件主題名稱須與文件名稱一緻,收到确認郵件後,視為申請材料提交成功。
六、夏令營安排
時間:7月10日
形式:騰訊會議
日程如下:
夏令營開營儀式
學院介紹
師生交流
本安排為拟定計劃,具體安排以正式活動為準。
七、在校生獎勵政策
1.在校期間可申請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幹部獎、卓越勵志學長獎學金、梁奇達暨南教育獎學金等。
2.凡被我校錄取的推免生,正式報到注冊後,可優先獲得我校短期出國訪學、聯合攻讀學位、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研究生出國交流項目資助。
3.助研津貼:研究生導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提供助研津貼。
八、聯系方式
聯系人:張老師
聯系電話:020-37336651
郵箱: zaoyuezhang@jnu.edu.cn
學校官網:https://www.jnu.edu.cn
學院官網:
下載附件:
《太阳集团app首页2024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申請表》
鍊接: https://pan.baidu.com/s/1ltgHm1Rv046OH7HNFBSe3g?pwd=8dtd 提取碼: 8dtd